卡蘭加語翻譯

顏崑陽

顏崑陽:跟客歲相較,本年很難看到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,差距真的不大,沒有什麼分外凸起之作,使我在排名時推敲好久。散文是最古老 翻譯文類,也是最泛泛的文類,會寫作的人基本上都能寫個幾筆,差別在於寫得好不好罷了 翻譯社主要從平常糊口、親身經驗入手下手,是以寫親情、家庭、成長過程的作品比例較高,新拓的題材反而少些。寫生態的作品只有一篇,寫同性戀 翻譯作品兩篇,其他相當多是日常生活經驗 翻譯社立異自己可所以找尋新題材,拓展讀者閱讀還沒有到達的部份;也能夠是舊題新寫 翻譯社親情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經驗,可以找分歧 翻譯角度切入或是透過分歧情勢表示,但今年看不太到創意部分,普遍來說缺乏深度,表象描述多了,能透過深切思慮以開展讀者新觀念的作品較少。

顏崑陽:飲食文學,大部門是美食家品嘗食品後,從審美角度切入,或是研究飲食文化者找材料去鋪陳,也有將飲食連結社會文化與政治,轉成隱喻與象徵進行創作。而這一篇切入角度特殊,從現場跟尾,但就是客觀寫實太多,甚至寫得很瑣細,一篇散文的虛實設置裝備擺設需妥切,這篇實占八成,虛不到兩成,工作人員心裏的體悟幾乎看不到,深度就難出來,頂多是客觀描寫。不外,文字確實不錯,流通、沒有太多偏差。

(阿盛1分、周芬伶1分、郭強生1分、鍾怡雯1分、顏崑陽7分)

〈不散〉(周芬伶、郭強生、顏崑陽)

阿盛:這篇是典型「小題鴻文」 翻譯作品,小小問題好好書寫,語調幽默又不顯得油條,作者 翻譯察看也很細膩 翻譯社透過很平常的題材,幾許也描述到一些人道,很有意思。

〈他〉

決審:阿盛、周芬伶、郭強生、鍾怡雯、顏崑陽(依姓氏筆畫佈列)

顏崑陽:這篇我給它 翻譯評價也不低,不過,通篇採取較像小說的筆法,我認為不管場景論述或是動作的描述,都應當要跟主觀情感有相當程度的暗示或呼應,這篇佈滿良多微細動作,但我不太邃曉那樣寫是要暗示什麼心理?作品終究照樣要回到臉色達意,所有場景跟動作都應該聚焦想浮現的主題。這篇寫得瑣瑣碎碎,較難帶領讀者進入感觸感染,像是一顆鏡頭固定在那,捕獲各類細碎動作。當然,這是一種氣概,但我仍是想從作品中抓到能打動人的情義 翻譯社

〈安島島民之死〉26

阿盛:我查了一下台灣司法史,沒查到文中敘說的案件,因為是散文,所以我比力要求真實性 翻譯社且就內文所言,平均一個月要出庭一次,根基上也不太可能。別的,從民俗概念來看,槍斃以後才祭拜天地,也說不通。

鍾怡雯

時間:2017年10月6日下午2時

圖◎顏寧儀

〈安島島民之死〉(阿盛、周芬伶、顏崑陽)

阿盛:若要再細分,本屆作品題材仍是不盡不異,此次評審最大的感觸感染是,沒看到比較「獨特」的文字技巧,也沒有難以理解或費腦子 翻譯作品,是不錯的現象。我樂見書寫糊口的散文,不論是描述情感,或是生活周遭各類各樣 翻譯人事物。以往看到以文字取勝的作品,每每會推敲一下,因為文字技巧我並不很在意,較重視作品內在,可否讓我有相當水平的共鳴或感動,看作者是否足夠真誠地揭示感情。

  • 圖◎顏寧儀

周芬伶

阿盛

〈神在〉25

〈不散〉27

郭強生:我對這篇定見反而比較多。一小我目擊父親痛打母親這麼多年,勢必被這件工作影響很深,乃至怕被妻子以為本身可能成為另外一個家暴男,是以隱瞞舊事──人生若有這麼一個大缺口,卻沒有在鋪陳中看到若何降服,只說小時候看了一個可駭節目,看完不能睡覺,後來才發現是看到爸媽做愛或是家暴,最後感覺母親像是一朵玫瑰盛放,進程似乎不太真實 翻譯社讀完會感受作者是邊寫邊想,而沒法真正將經驗進行有效 翻譯組織。

顏崑陽:假如是將地痞之死與將來可能孤苦死的互喻,在後面技巧上應該要多有連結,不用強烈,至少點一下,讓讀者能產生聯想。

顏崑陽:題材講 翻譯是埋在家族與小我心理間某種成長的創傷,作者用濃霧意象貫串,藉以暗喻自己內心 翻譯憂鬱也好,哀傷也罷,始終沒法散去,整體顯現灰色調 翻譯社散文固然不必用道德衡量,也紛歧定要以勵志對待,只要將真實經驗誠懇敘述出來足以動人就夠,這篇文字品質沒有特殊好也沒有出格差,但能適切將哀愁淡淡敘述出來,不過,構造上,前面提到地痞之死,後面轉到本身 翻譯處境,以及與母親間的互動,關聯仿佛不較著。

周芬伶:因為寫得其實是太細了,且用的套語又多,光看那些套語,會感覺作者對文字缺乏一種自覺性 翻譯社就佈局來講,如果將最後一段當做開頭,我可能會很耐煩地把它看完 翻譯社但也不克不及說寫得欠好,有些片斷其實還滿不錯 翻譯

阿盛:先寫父母 翻譯宗教崇奉,和崇奉所帶來的哲理與疾苦,再寫自己對特定宗教崇奉 翻譯觀念,兼涉各類欲望與祈求,很有人味,文筆沒有太多賣弄,讀到後面,小孩所受的心理折騰,對應怙恃親 翻譯宗教狂熱,讓我很有感觸。向神許願、見神就拜,是平常生涯中人們會做的事,而文章裡表達的欲望也都很尋常,頗能感動我 翻譯社

〈戈壁〉

○票作品

〈男人的手肘〉(郭強生、鍾怡雯)

第十三屆林榮三文學獎.散文獎決審現場。

記錄◎董柏廷

1964年生。美國紐約大學戲劇博士。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。著有散文《我將前往 翻譯遠方》等多部,長篇小說《斷代》等多部,短篇小說《夜行之子》等,編有《99年小說選》,文學評論集多部。

〈神在〉

顏崑陽:作者從自己的經歷論述怎麼走入世俗與宗教信仰,遭到父親的家暴,起因還來自迷信,以後又在學校蒙受霸凌,一個接續遭受挫敗 翻譯人生,固然會轉而乞助宗教崇奉。但我在讀 翻譯過程中不太被打動,因為論述手法有點樸拙,一路下來平實論述,段落很長,節拍感緩慢、煩悶,少了靈動感。

郭強生:這篇把工作現場寫出來,誰人逼真感很好,裡頭揭露了良多該行業 翻譯眉角也很有趣,但我有個懷疑:這份勞動工作對作者的意義是什麼?裡面有情面沒錯,但這個行業對作者來說,僅像一個過渡,那麼,對於那些不克不及說來就來,說去就去的人們而言呢?我有點擔心這會像常識份子對勞動階層的傍觀。

鍾怡雯:這篇寫宿命觀點,很無奈卻寫得很淡,我也認為地痞之死,應當再縮短,不消寫得那麼長,也認同顏崑陽適才提到,中心應當要再點一下,雖然不是致命性的問題,佈局可以再調劑一下。

〈玫瑰之夜〉24

〈蟻路〉17

周芬伶

郭強生

攝影◎胡舜翔

郭強生:作者且意在言外,寫出台灣對宗教的信仰有一點走火入魔 翻譯狀態,只是沒有直接批評。

郭強生:這是獨一一篇有真實幸福感的作品。作者經過什麼創傷、若何戰勝,都可讀到進程,個中他用了一個很好的技能:不直接告訴我們父親已過世,而是淡淡地說跟男同夥回老家發現一袋生芽的蘿蔔,本來那是父親最後留下的蘿蔔――這個處理很真實,讀了很受打動。文字自然,沒用很多大論述,只用短小得有如蒙太奇靈光閃現的片斷毗鄰,是一種吊唁文 翻譯新寫法,我很賞識。

顏崑陽:這篇我要請各位再從頭斟酌。題材是年青人會存眷的,把測驗失利的挫敗和男女之情的挫敗交叉一路,並用戈壁意象隱喻小我處境,文筆精練流暢,節奏靈活,轉折自然,所要抒發的感情含斂,有淡淡 翻譯憂愁,不灑狗血,固然個人性較強,也沒有論述太了不得 翻譯深入事理,但若關心到這階段年青人面臨本身人生的狀態,也算寫得貼切。文字很好,樸拙、無做作 翻譯社

鍾怡雯:句子都很短,讀起來感覺急促,行文太乾澀 翻譯社短句會有短句的效果,但這篇沒有做出來。

〈他〉(郭強生)

〈神在〉(阿盛、周芬伶)

經評審協商,決議首輪每人不分名次,圈選四篇,結果如下:

郭強生:作品題材同質性高,寫成長與家庭創傷較多,感受寫作者年紀較輕,之前有「留學生文學」,目前則有「研究生文學」:文學科系身世,有點文青調調,文字帶有某種聲調,但那聲調良多是模擬而來並不是自發的 翻譯社篩選過程中感覺困難,因為不管題材或文筆,類似性太大。好的散文應是跟自己樸拙對話 翻譯進程,生命中經驗過的任何事,寫作者只要能捉住一個點,並在那一點上與本身好好對話,就會很精采。但這批作品多是敘述很多外圍的事物,與自我的內涵對話較為缺少。

1969年生 翻譯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。曾任《國文天地》主編,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專任教授兼主任。著有散文《麻雀樹》等多部、論著《永夏之語:馬華散文史研究》等多部。

郭強生

1950年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