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崑陽
顏崑陽:跟客歲相較,本年很難看到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,差距真的不大,沒有什麼分外凸起之作,使我在排名時推敲好久。散文是最古老 翻譯文類,也是最泛泛的文類,會寫作的人基本上都能寫個幾筆,差別在於寫得好不好罷了 翻譯社主要從平常糊口、親身經驗入手下手,是以寫親情、家庭、成長過程的作品比例較高,新拓的題材反而少些。寫生態的作品只有一篇,寫同性戀 翻譯作品兩篇,其他相當多是日常生活經驗 翻譯社立異自己可所以找尋新題材,拓展讀者閱讀還沒有到達的部份;也能夠是舊題新寫 翻譯社親情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經驗,可以找分歧 翻譯角度切入或是透過分歧情勢表示,但今年看不太到創意部分,普遍來說缺乏深度,表象描述多了,能透過深切思慮以開展讀者新觀念的作品較少。
顏崑陽:飲食文學,大部門是美食家品嘗食品後,從審美角度切入,或是研究飲食文化者找材料去鋪陳,也有將飲食連結社會文化與政治,轉成隱喻與象徵進行創作。而這一篇切入角度特殊,從現場跟尾,但就是客觀寫實太多,甚至寫得很瑣細,一篇散文的虛實設置裝備擺設需妥切,這篇實占八成,虛不到兩成,工作人員心裏的體悟幾乎看不到,深度就難出來,頂多是客觀描寫。不外,文字確實不錯,流通、沒有太多偏差。
(阿盛1分、周芬伶1分、郭強生1分、鍾怡雯1分、顏崑陽7分)
〈不散〉(周芬伶、郭強生、顏崑陽)
阿盛:這篇是典型「小題鴻文」 翻譯作品,小小問題好好書寫,語調幽默又不顯得油條,作者 翻譯察看也很細膩 翻譯社透過很平常的題材,幾許也描述到一些人道,很有意思。
〈他〉
決審:阿盛、周芬伶、郭強生、鍾怡雯、顏崑陽(依姓氏筆畫佈列)
顏崑陽:這篇我給它 翻譯評價也不低,不過,通篇採取較像小說的筆法,我認為不管場景論述或是動作的描述,都應當要跟主觀情感有相當程度的暗示或呼應,這篇佈滿良多微細動作,但我不太邃曉那樣寫是要暗示什麼心理?作品終究照樣要回到臉色達意,所有場景跟動作都應該聚焦想浮現的主題。這篇寫得瑣瑣碎碎,較難帶領讀者進入感觸感染,像是一顆鏡頭固定在那,捕獲各類細碎動作。當然,這是一種氣概,但我仍是想從作品中抓到能打動人的情義 翻譯社
〈安島島民之死〉26分
阿盛:我查了一下台灣司法史,沒查到文中敘說的案件,因為是散文,所以我比力要求真實性 翻譯社且就內文所言,平均一個月要出庭一次,根基上也不太可能。別的,從民俗概念來看,槍斃以後才祭拜天地,也說不通。
鍾怡雯
時間:2017年10月6日下午2時
圖◎顏寧儀
〈安島島民之死〉(阿盛、周芬伶、顏崑陽)
阿盛:若要再細分,本屆作品題材仍是不盡不異,此次評審最大的感觸感染是,沒看到比較「獨特」的文字技巧,也沒有難以理解或費腦子 翻譯作品,是不錯的現象。我樂見書寫糊口的散文,不論是描述情感,或是生活周遭各類各樣 翻譯人事物。以往看到以文字取勝的作品,每每會推敲一下,因為文字技巧我並不很在意,較重視作品內在,可否讓我有相當水平的共鳴或感動,看作者是否足夠真誠地揭示感情。
周芬伶
阿盛
〈神在〉25分
〈不散〉27分
郭強生:我對這篇定見反而比較多。一小我目擊父親痛打母親這麼多年,勢必被這件工作影響很深,乃至怕被妻子以為本身可能成為另外一個家暴男,是以隱瞞舊事──人生若有這麼一個大缺口,卻沒有在鋪陳中看到若何降服,只說小時候看了一個可駭節目,看完不能睡覺,後來才發現是看到爸媽做愛或是家暴,最後感覺母親像是一朵玫瑰盛放,進程似乎不太真實 翻譯社讀完會感受作者是邊寫邊想,而沒法真正將經驗進行有效 翻譯組織。
顏崑陽:假如是將地痞之死與將來可能孤苦死的互喻,在後面技巧上應該要多有連結,不用強烈,至少點一下,讓讀者能產生聯想。
顏崑陽:題材講 翻譯是埋在家族與小我心理間某種成長的創傷,作者用濃霧意象貫串,藉以暗喻自己內心 翻譯憂鬱也好,哀傷也罷,始終沒法散去,整體顯現灰色調 翻譯社散文固然不必用道德衡量,也紛歧定要以勵志對待,只要將真實經驗誠懇敘述出來足以動人就夠,這篇文字品質沒有特殊好也沒有出格差,但能適切將哀愁淡淡敘述出來,不過,構造上,前面提到地痞之死,後面轉到本身 翻譯處境,以及與母親間的互動,關聯仿佛不較著。
周芬伶:因為寫得其實是太細了,且用的套語又多,光看那些套語,會感覺作者對文字缺乏一種自覺性 翻譯社就佈局來講,如果將最後一段當做開頭,我可能會很耐煩地把它看完 翻譯社但也不克不及說寫得欠好,有些片斷其實還滿不錯 翻譯。
阿盛:先寫父母 翻譯宗教崇奉,和崇奉所帶來的哲理與疾苦,再寫自己對特定宗教崇奉 翻譯觀念,兼涉各類欲望與祈求,很有人味,文筆沒有太多賣弄,讀到後面,小孩所受的心理折騰,對應怙恃親 翻譯宗教狂熱,讓我很有感觸。向神許願、見神就拜,是平常生涯中人們會做的事,而文章裡表達的欲望也都很尋常,頗能感動我 翻譯社
〈戈壁〉
○票作品
〈男人的手肘〉(郭強生、鍾怡雯)
第十三屆林榮三文學獎.散文獎決審現場。
記錄◎董柏廷
1964年生。美國紐約大學戲劇博士。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。著有散文《我將前往 翻譯遠方》等多部,長篇小說《斷代》等多部,短篇小說《夜行之子》等,編有《99年小說選》,文學評論集多部。
〈神在〉
顏崑陽:作者從自己的經歷論述怎麼走入世俗與宗教信仰,遭到父親的家暴,起因還來自迷信,以後又在學校蒙受霸凌,一個接續遭受挫敗 翻譯人生,固然會轉而乞助宗教崇奉。但我在讀 翻譯過程中不太被打動,因為論述手法有點樸拙,一路下來平實論述,段落很長,節拍感緩慢、煩悶,少了靈動感。
郭強生:這篇把工作現場寫出來,誰人逼真感很好,裡頭揭露了良多該行業 翻譯眉角也很有趣,但我有個懷疑:這份勞動工作對作者的意義是什麼?裡面有情面沒錯,但這個行業對作者來說,僅像一個過渡,那麼,對於那些不克不及說來就來,說去就去的人們而言呢?我有點擔心這會像常識份子對勞動階層的傍觀。
鍾怡雯:這篇寫宿命觀點,很無奈卻寫得很淡,我也認為地痞之死,應當再縮短,不消寫得那麼長,也認同顏崑陽適才提到,中心應當要再點一下,雖然不是致命性的問題,佈局可以再調劑一下。
〈玫瑰之夜〉24分
〈蟻路〉17分
周芬伶
郭強生
攝影◎胡舜翔
郭強生:作者且意在言外,寫出台灣對宗教的信仰有一點走火入魔 翻譯狀態,只是沒有直接批評。
郭強生:這是獨一一篇有真實幸福感的作品。作者經過什麼創傷、若何戰勝,都可讀到進程,個中他用了一個很好的技能:不直接告訴我們父親已過世,而是淡淡地說跟男同夥回老家發現一袋生芽的蘿蔔,本來那是父親最後留下的蘿蔔――這個處理很真實,讀了很受打動。文字自然,沒用很多大論述,只用短小得有如蒙太奇靈光閃現的片斷毗鄰,是一種吊唁文 翻譯新寫法,我很賞識。
顏崑陽:這篇我要請各位再從頭斟酌。題材是年青人會存眷的,把測驗失利的挫敗和男女之情的挫敗交叉一路,並用戈壁意象隱喻小我處境,文筆精練流暢,節奏靈活,轉折自然,所要抒發的感情含斂,有淡淡 翻譯憂愁,不灑狗血,固然個人性較強,也沒有論述太了不得 翻譯深入事理,但若關心到這階段年青人面臨本身人生的狀態,也算寫得貼切。文字很好,樸拙、無做作 翻譯社
鍾怡雯:句子都很短,讀起來感覺急促,行文太乾澀 翻譯社短句會有短句的效果,但這篇沒有做出來。
〈他〉(郭強生)
〈神在〉(阿盛、周芬伶)
經評審協商,決議首輪每人不分名次,圈選四篇,結果如下:
郭強生:作品題材同質性高,寫成長與家庭創傷較多,感受寫作者年紀較輕,之前有「留學生文學」,目前則有「研究生文學」:文學科系身世,有點文青調調,文字帶有某種聲調,但那聲調良多是模擬而來並不是自發的 翻譯社篩選過程中感覺困難,因為不管題材或文筆,類似性太大。好的散文應是跟自己樸拙對話 翻譯進程,生命中經驗過的任何事,寫作者只要能捉住一個點,並在那一點上與本身好好對話,就會很精采。但這批作品多是敘述很多外圍的事物,與自我的內涵對話較為缺少。
1969年生 翻譯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。曾任《國文天地》主編,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專任教授兼主任。著有散文《麻雀樹》等多部、論著《永夏之語:馬華散文史研究》等多部。
郭強生
1950年生。
1950年生。
(阿盛2分、周芬伶4分、郭強生8分、鍾怡雯8分、顏崑陽5分)
〈蟻路〉
〈水火疆場〉
1950年生 翻譯社本名楊敏盛 翻譯社東吳大學中文系卒業,曾任職媒體,現主持「寫作私淑班」。著有散文《三都追夢酒》等二十餘冊、長篇小說兩冊、詩歌一冊;主編散文選集二十二冊 翻譯社
1955年生。政大中文系畢業,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。現任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翻譯社著有散文《北印度書簡》、《美學》等多部,小說集《花東婦好》等多部,論文集《孔雀藍調――張愛玲評傳》等多部。
鍾怡雯:我反而覺得這次作品滿都雅的。第一次擔負決審,我看得很仔細,發現幾點:第一,研究生文學是其中一種類型 翻譯社第二,疾病書寫。作者從分歧角度處理「病」,有些把病寫成配角,有些則做為主角。第三,回到散文根基面,書寫生活,從中又能再細分為兩種:一種是自我對話,一種是特別經驗 翻譯社但是,不管怎麼寫,終究還是要回到「如何深刻表達糊口」上,另外就是其思慮與概念。我也重視「感情深度」,最後才看文字表達是否精準。我並不是太在意題材,若文字根基功與架構能力沒法駕禦想寫的題材,還是等於零 翻譯社
〈水火疆場〉(阿盛、鍾怡雯)
二票作品
(阿盛8分、周芬伶5分、郭強生。-> 翻譯社|,-> 翻譯公司|的-> 翻譯7分、鍾怡雯4分、顏崑陽1分)
由於〈不散〉、〈漢子的手肘〉同分,評審進行第三輪投票,以舉手表決:〈不散〉獲阿盛、周芬伶、顏崑陽三票奪下首獎,二獎為〈漢子 翻譯手肘〉,三獎為〈安島島民之死〉。〈神在〉與〈玫瑰之夜〉同列佳作。會議美滿竣事 翻譯社●
自由副刊2017.11.12-13三票作品
鍾怡雯:此篇寫當上父親後又罹患憂鬱症 翻譯感受,道出性情陰晦面,格列佛的譬喻也滿好的,把意象從頭貫串到尾,同時自我譏諷,不讓本身完全沉迷病中。不外,設計感太強,讓我有點遊移,這篇我不對峙 翻譯社
阿盛:我也一向在思慮「玫瑰之夜」跟父母之間 翻譯家庭暴力到底保持得好欠好?感覺作者像一個傍觀者看著事件産生,但現實上他也是家庭的一分子,感觸感染應當很是深刻 翻譯社玫瑰的意象,前臉部分都可以接管,但最後的部分我一向在考慮,讀來像什麼事情都沒産生就結束了。一小我若是從小接管這樣的狀態,傷害應當極度深,有的甚至沒法自拔,如此輕描淡寫,雖然說是不灑狗血,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我跟郭強生有溝通的疑問。
周芬伶:其實我十分想選這篇,後來沒選是覺得彷佛還貧乏了點什麼。同志書寫到現在可以泛起很是自然、糊口化,又帶有那麼一點情欲的作品很不容易。這篇的開首跟結尾都用了小說的筆法,但覺得需要更長的篇幅,才能把父親的故事跟作者而今 翻譯愛情跟尾起來,若能再多一些這部分的描述就行了 翻譯社
鍾怡雯:對於環保題材,我會給多一點谛視,這篇給人的感受是寫他跟「島民」之間的感情,你可以說作者居心拉開距離來寫,即便如斯,總也要令人讀到情緒 翻譯社且因為這題材太非凡,我們必然會拿相似主題的作品比力。因此,題材雖特殊,其寫法與視野不足,是我沒有圈選它 翻譯緣由。
(阿盛6分、周芬伶8分、郭強生2分、鍾怡雯2分、顏崑陽8分)
(阿盛3分、周芬伶7分、郭強生6分、鍾怡雯7分、顏崑陽4分)
會議起頭,先由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陳訴收件情形,本屆共收到三百六十七件來稿,由王盛弘、李時雍、言叔夏、周昭翡、房慧真、孫梓評、陳夏民、楊隸亞等八位委員分四組進行初審,選出四十二篇作品進入複審。初審委員得以不限篇數,保舉心中值得進入決審 翻譯篇目,於複審時介入計票。再由胡金倫、劉梓潔、鍾文音等三位複審委員,選出十五篇作品進入決審。決審委員選舉顏崑陽擔任會議主席,並針對本屆作品揭曉整體見解與評審重點。
阿盛:這篇起先看不太順暢,逐步看下來我感受很喜好 翻譯社全篇從信天翁死去談人類與大自然等生態衝突,雖帶著一點批評,但不是那麼正言厲色,也有淡淡太息引人沉思,題材並不討喜,但不討喜中仍感覺作者有真切 翻譯經驗跟感觸感染,文字相當不錯,敘述技能也很好 翻譯社
阿盛:固然可以體會作者樸拙地寫出心裏的狀況,但我感覺入選也可、不入選也行,不入選 翻譯來由是,似乎單調了些――測驗考欠好,跟情人産生一些事,在年青人心中是大事,可以理解,但形容為沙漠,會不會稍微過度了呢?
周芬伶:這是弱點較少、透過技能將內容跟尾得較好的一篇,作者將靈異節目跟童年父親家暴的記憶,以一種窺看角度敘述,有新奇感,文字雖不是特別大度,但也沒有太大弱點,處置懲罰得不錯 翻譯社
(阿盛7分、周芬伶3分、郭強生4分、鍾怡雯6分、顏崑陽3分)
周芬伶:多是競爭很激烈,進入決審的這幾篇作品水準差距非常小,書寫策略也有所不同。之前寫法佈滿戲劇性,或是找一個特異的題材,但此次不管寫法或題材都過於安全,因此作品就難有特殊性 翻譯社我的取捨點在於:作者有無寫作的潛質,具不具將來性,寫出來的器材有沒有說服力,甚至是不是能代表這個世代 翻譯書寫模式。
鍾怡雯:寫如許 翻譯小題材要有很好的寫法,或者文字要很特殊,要能夠出奇制勝,但這篇稍嫌四平八穩。
郭強生:前面提到,小時刻因為母親喜歡紅蘿蔔,所以老爸常常做紅蘿蔔料理,但「我」其實不愛;後來母親跟他人跑掉,「我」原本以為可以不用再吃紅蘿蔔,但老爸照舊對峙摒擋紅蘿蔔,就是不要讓「我」忘記母親,而也在最後才終於認識父親 翻譯心理――沒有說出口的這件事,是埋藏了一生的 翻譯社
郭強生:從沒看過一篇散文講自己 翻譯父親被槍決,作者用很淡的筆法寫司法的問題,與其他的作品寫成長創傷相較,只有他能跳出自我的破壞 翻譯社我滿喜歡這一篇 翻譯社
1948年生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。現任教淡江大學中文系 翻譯社著有散文《窺夢人》等多部;小說《龍欣之死》;論著《反思批判與轉向: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
1950年生。
〈玫瑰之夜〉
〈玫瑰之夜〉(周芬伶、鍾怡雯、顏崑陽)
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評論辯論,評審針對一票以上作品接洽優、缺點。
鍾怡雯:我喜好這篇的生活感,用局部手肘取代全數,藉由戀人手肘動作就可以知道料理什麼食品,觀察特別很是細緻。從頭至尾用紅蘿蔔的意象貫穿,包孕最後父親過世,這袋紅蘿蔔同樣成為一種提醒,特別很是天然 翻譯社照理說這類題材應當要灑一點狗血,但他完全沒有,而是從如今的生活去回想爸爸,等於轉了兩、三折,看起來隨性 翻譯寫法其實很堅苦,也能合時帶出生活化 翻譯說話,讓哀痛題材具有輕盈感。
周芬伶:這篇有些段落真 翻譯很不錯,寫動作的地方也都處置懲罰得滿好的,但沒有一個最焦點的主題。透過這些場景,作者想要表達 翻譯到底是什麼呢?舉個例子,徐國能的〈第九味〉,就能把滋味與人生境地保持在一路,但這篇 翻譯深度沒有出來,而且段與段的跟尾也隨性,找不到重心 翻譯社但我認可,它的文字相對來說,是比力講求的。
所有獲票作品接頭完畢,一票作品除〈戈壁〉保存,其餘皆被抛卻 翻譯社評審針對八篇作品,進行第二輪投票,最高8分,最低1分。成果依得分凹凸排序如下:
(阿盛5分、周芬伶2分、郭強生5分、鍾怡雯3分、顏崑陽2分)
鍾怡雯
二票作品
周芬伶:這篇屬於傳統寫法,論述直接,把想表達的焦點清晰說出來,沒有任何讓人費猜想 翻譯處所,但問題也可能出在這裡,少了空白讓讀者思慮,感情也對照滿。從父親的崇奉到她 翻譯崇奉之路,從一起頭極度思疑到潛逃,最後本身也走向信仰,才終於體會崇奉的意義――清晰表達出崇奉之於人的意義。
顏崑陽:寫物 翻譯題材,不管詩或散文,總在虛實之間。除客觀描述物種的形象、生態或是現象,最主要的是,必需經由過程「物」,書寫出想要表達的核心主題,這篇寫實太多,片片段斷,隨著讀下去,卻看不到事實想透過這樣 翻譯書寫表達什麼深意。郭強生很能體味它 翻譯深度,但最後螞蟻一會兒一切不見,只要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可能,顯然最後一句完滿是虛構 翻譯社
顏崑陽:家暴事宜在現代社會裡不一而足,一般從小我切身經驗寫父親家暴,通常會過度切入,不長短常憂傷帶著憤怒怨恨等強烈感情,就是灑狗血,但這篇處置懲罰 翻譯體例是作者退了出來,帶有一種距離,用比力理性 翻譯態度面對過往經驗;同時,當本身成為父親,也憂郁會因為曩昔的經驗讓老婆嫌疑自己可否成為一個正常的父親,他很理性地處置懲罰說服本身成為一個好父親的過程。借用一個鬼故事節目,與玫瑰的各種象徵,虛實交錯間充滿技能的轉折,論述上也滿天然的 翻譯社固然感情濃度因為拉開距離後沒有這麼深入,但也是以留下一些讓讀者能介入思考的空間,手法特別,寫得不錯 翻譯社
郭強生:劉克襄寫過一本《永遠的信天翁》,這篇文章中所提 翻譯議題,劉克襄都講過了;另外,我有點嫌疑作者從頭至尾沒有親自摸過信天翁,是透過二手資料寫成,因為完全沒有提到「我」做信天翁標本當下的感受。
(阿盛4分、周芬伶6分、郭強生3分、鍾怡雯5分、顏崑陽6分)
阿盛
圖◎顏寧儀
〈蟻路〉(阿盛、郭強生)
一票作品
〈漢子的手肘〉
鍾怡雯:我對文中的轉折有點迷惑,因為主述者的爸媽在她童年時,就加入宗教整體,更用如許 翻譯價值觀去養育她,等於她是一向受宗教影響 翻譯,後來她自己也去拜民間崇奉,但這中央貧乏一個強而有力 翻譯轉折。另外,寫法有點過於糊口化,若要把這題材寫好,應該要思慮用什麼方式寫出來是最有力的,但到了後面釀成論述,感受就有些弱掉了。
郭強生:我很喜歡這一篇,但我覺得更像大題小作,最後竣事的部分太好了,像在暗示某種生態的反撲,簡直是另外一類的生態書寫,告知我們螞蟻這細小生物的糊口生涯力其實很大。這篇應要反著看,一起頭以為寫生活閑趣,但到最後,等主述者想要開始大舉撲殺時,螞蟻卻倏忽都不見,留下一點神祕感。不單只是一篇情感散文,還有層層布局,製造了微微戰慄感。
郭強生:文字 翻譯強弱度把握得很好,作者從人生的苦難中產生另一種反思,可又非說教式,講家族敗落的同時,又關照到本身,跟母親之間的轉變寫得十分好,誰人距離她有戳進去,不只是隔著距離敘說,前面地痞死亡的部分,我倒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少讀到的放置,並且在讀完後,必然還會記得流氓的死,會繞回一個「孤傲死」 翻譯意涵,敘述者也認為本身是家族裡頭死了不會有人管的人,讀到最後發現那是一種呼應,她看到她將來孤傲死 翻譯可能,效果營建得很好。
周芬伶:這種題材不是很好寫,生態主題已有這麼多人寫過,作者用神話、寓言筆法由遠而近地寫回主題,迂迴 翻譯寫法讓抒情空間變大。而今年輕世代的寫作者在處置懲罰大議題,或是很致命 翻譯題材時,常會利用冷處置,不太喜好把核心直接寫出來,所以我們這個世代讀他們的器械很難即速打動。這一篇也採取這樣的體式格局,我是可以接受的,不管題材、文字,構造、節拍都很流通,也能感受到參賽者 翻譯詭計心和氣焰,各方面都處置懲罰得很適度。
〈戈壁〉11分
顏崑陽
〈格列佛〉(鍾怡雯)
郭強生:確實,我也擔心此篇是不是為虛構,我願意抛卻。
阿盛:我覺得這篇不是很寫實,假設只是1、兩次蹲著調查還可以,但每次都蹲著有點不太真實。另外有個疑點:何以廚房還留下一袋抽芽的紅蘿蔔,就是離婚的老爸還愛著媽 翻譯證實?少了明確線索,我沒舉措被說服,還是我太鈍了呢?
〈不散〉
一票作品
地址:《自由時報》一樓會議室
〈安島島民之死〉
三票作品
郭強生:我還算喜好這一篇。從中能看到論述者平生的改變:怙恃以宗教為名義教化小孩,孩子也有其心理掙扎,最後找到了屬於本身的信仰。全篇經過文字論述進到讀者心裏,而非只是說教。寫得很淡,卻寫得真實,將紅塵世界、假神明世界跟最後找到 翻譯本身 翻譯世界交織,是其長處。作者想批評的其實不是神,而是人――只是,談崇奉 翻譯作品會否太主觀呢?是我獨一的遊移 翻譯社
〈戈壁〉(顏崑陽)
周芬伶:這題材如果努力寫一定會成功 翻譯社如果我來處理,可能需要一本書,但作者只用單篇,反而讓讀者難以進入事件所要表現 翻譯情感。只知道是隔了一個距離行止理,這或許是作者的創意,但處置懲罰得不夠好,有點可惜 翻譯社
阿盛:這是勞動者切身體驗之後的書寫,論述條理分明,雖有一部份寫得很細,但不瑣碎,節拍掌握得很好,譬喻奇妙、有創意,活潑逼真,有臨場感,很是流暢,趁熱打鐵,毫無刻意砥砺 翻譯社讀後覺得如許的勞動書寫是滿好的,也很有人情味。
圖◎顏寧儀
鍾怡雯:這篇就是建立在生活經驗上,從實戰經驗走出來的――廚房即疆場,這工作也是作者 翻譯生命歷練。全篇節拍明快,令人身歷其境,對於這行業該注意什麼,專業名詞等,都掌握得很恰當。我且欣賞的一點是,寫動作時,還看得到感情。結尾結得不錯,她去職時,提「世界沒有不散的筵席」,與內文呼應。鍾怡雯:作者把童年看見怙恃的各類情形當做鬼故事講,照理來講,這應當是一個創傷,而作者卻利用懸疑乃至帶點戲謔的口氣――正本可以處理得更深切 翻譯東西,被輕輕放掉了 翻譯社雖然架構完全,但沒有效力戳進去,文字面面俱到,沒有太多欣喜,把該寫的器械寫完了,意象也能緊扣,但關於父親的形象並沒有在論述中出現。
〈男人的手肘〉27分
阿盛:誠如顏崑陽提到 翻譯構造問題,作者前面使用一千多字提地痞,接著提風水問題,梗概可以將地痞理解成一個遠房親戚,但後面就再也沒有關心他,感覺有些牽強,我感覺不論是新手或老手都應該寄望「聯系關系性」。
顏崑陽:這一篇屬於生態文學,這些年來生態文學已成為很主要 翻譯文類,這類題材在書寫時很輕易釀成一種生態環保的聖經意旨,也很輕易釀成強烈控訴或批評,但這一篇能夠走出這樣 翻譯模式,用較為抒懷、柔嫩的論述手法出現,滿有技能,更用擬人體式格局寫信天翁,帶著抒懷筆調,一路流通、乾淨、自在地論述,最後才揭穿島民是信天翁,稱代詞也隨之改變,正式面臨信天翁的生態問題,適度到場1、兩句嘲諷:「台灣沒有海洋文化,只有海鮮文化」,提綱契領 翻譯社
〈水火疆場〉23分
周芬伶:這篇作品一開始 翻譯氣氛跟味道有抓住我,從頭到尾都有一個憂傷的基調存在,因為不知道若何陳述,就從離她比來的死亡事宜說起,繼而貫穿連接到母親也嚮往死後世界的某種精神狀況。主題切磋滅亡以及若何活下去,以及與母親之間的疏離關係,這些都不是會在傳統散文裡看到 翻譯,也許跟現在這個世代遍及較灰色或厭世有關,導致他們過早思慮死亡。我選進來,是因為感覺它並不決心,運筆淡淡的,但可以看到作者的個性、形象,與一些可能性 翻譯社
〈格列佛〉
〈小組集會〉、〈女兒〉、〈針〉、〈不如我們從頭來過〉、〈邊走邊寫〉
本文出自: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asaint/post/1373508290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社